close

設計友善班名 化解標記疑慮

 

特教觀察站
文/劉宜蓉

  數年前,基於學生到資源班上課,常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,頗有心理負擔與壓力,因此我曾投稿呼籲變更「資源班」名稱,以「潛能開發班」來取代。從家長角度思考,他們也會因為孩子就讀「資源班」而耿耿於懷,或有所顧慮與排斥。

不當班名 容易造成標籤化分類

  其實,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及相關人員大都清楚知道: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,除了對於自己被安排從普通班出來上課,有一種身分認同的焦慮外,也常常得忍受普通班老師、同學好奇的詢問,或異樣眼光的看待。

  近年來,在學校陸續接觸到部分家長與學生,對於「進入資源班就讀」的意願低落,總帶有莫名的排斥。家長納悶的質疑:「為何我的孩子必須去『資源班』?」「我的孩子真的一定要念『資源班』嗎?」在考慮要不要讓孩子接受鑑定期間,或在孩子已經入班接受服務時,家長也常猶豫,有的甚至中途改變決定,放棄接受特教服務。探究其中變數,最大的原因不外乎是「怕被分類標記」,家長擔憂孩子就讀資源班而被貼上負面標籤,遭到歧視。

  如果家長因為「分類標記」的疑慮,而放棄孩子接受服務的機會,往往剝奪了他們擁有的特殊教育受教權。當孩子得不到適當的教育與輔導時,他們的困難並不會憑空消失,延誤教導良機的結果,反而可能使問題繼續擴大,得不償失啊!而更改班別名稱,剛好能同時關照特教孩子的心理需求,維護他們基本的受教權,不失為一個有彈性的好作法;對學校而言,也僅僅是舉手之勞而已。

更名經驗 創造正面的實質效益 

  「資源班」更名帶來正向的改變,我以服務學校所實施的經驗來分享。

  過去,每當學校與特教教師費心的對家長解釋「資源班」的服務性質與內涵,或進行溝通時,家長對「資源班」的班級名稱常有不解的困惑;有些家長了解後,雖說不在意,但還是心存芥蒂。有鑑於此,學校終於做了決策——校內資源班(包含資優資源班)一律正名為「潛能開發班」,僅以上課教室來區別。另外,不要讓同一個班級中有資優資源班學生,也有不分類資源班學生;兩者就讀同一個班級,容易成為同儕相互比較或論斷的對象,而影響所有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  自從「資源班」更名為「潛能開發班」後,我透過觀察、比較發現:以前拿著資源班聯絡簿的學生,每當他們從普通班教室走出來時,總是畏首畏尾的,深怕同學知道他們的「特殊身分」,或擔心別人在背後交頭接耳的評論。現在他們扭扭捏捏的狀況減少了,導師和同學也覺得他們的態度較以往輕鬆、自在,也會自動自發的去潛能開發班上課了!另外,有權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入班接受特教服務的家長,比照前後,他們的接受度也提高許多。

  這是我們樂見的改變,也為改變所帶來的正面效應感到欣慰。當然有人質疑:班別命名改變,本質上並沒有差異。殊不知,由於班名意涵的負面解讀,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語,一個蔑視的眼神,都可能讓已經承受先天不平等條件的特教生,產生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,甚至使他們自我矮化,看輕自己的價值。

友善命名 從發掘潛能角度思考 

  過去,特教學生因「資源班」及「身心障礙」等名稱的過度解讀,而被壓得喘不過氣,相對的,過於自我防衛也可能導致他們迴避任何改善的可能,而忽略了原有的學習機會,阻絕了向適當管道求援的意願。因此,我相信「友善班名」的倡議,可以帶來正向影響,幫助特教生走出被標籤化的陰霾。當他們在友善班名所營造的環境下成長,就能接收到陽光般的能量,進一步移除心理障礙,更加自我悅納。

  「潛能開發班」名稱設計的立意,不單只是同理家長與學生的感受,另一方面還有為他們加油、打氣的用意,希望能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,發揮特殊教育實質的責任與內涵;也提醒從事特殊教育的相關人員,不論面對哪一類特教生,都要從「發掘潛能」的角度去開發他們的優點,引導孩子看重自己。

  最後,再次呼籲各學校從打造溫馨、友善班名開始,取代有分類意涵、負面標記的班名。期盼藉由班名調整,塑造互信互重的校園環境,讓特教生能夠快樂成長,自在的學習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石牌大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